电子书高中语文_电子书高中语文选修上

EnglishTutorship 238 0

  

  南国书香节闭幕,阅读热潮永不落幕。书香节现场少儿馆的火热场面印证了如今青少年想读书、爱读书的氛围。记者近日在网上发起关于广东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相关调查,调查结果亦显示,阅读已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九成中小学生每天都有课外阅读。

  不过,尽管阅读“量”在提升,但青少年阅读的“质”量仍参差不齐。有的是随手拈来,有的是系统性阅读,有的阅读只是停留在课本,有的会有意识地博览群书。另外,受电子产品影响,不少青少年热衷电子阅读的情况也困扰着家长。

  青少年阶段的阅读对人的习惯培养、性格形成、素质提升等都有着重要影响。究竟该如何引导青少年阅读?怎样培养中小学生形成有质量的阅读?南方日报教育周刊邀请到广州多位名校校长送上阅读指南。

  南方日报记者 陶达嫔 见习记者 陈芳庭

  记者调查??纸质阅读仍占主流卡通漫画最受欢迎

  近日,记者在网络发起广东中小学生阅读状况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针对粤中、小学生读书质和量的相关问题,根据有效回收问卷结果显示,九成中小学生坚持每天阅读。

  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是怎样分配的?调查结果显示,48.04%的青少年纸质阅读的时间大于数字阅读的时间,38.24%纸质阅读的时间与数字阅读的时间相当,仅有13.73%的青少年选择了数字阅读的时间比纸质阅读的时间长。

  调查显示,31.37%的中小学生每年会阅读1到3本图书,50.99%的中小学生阅读量大于3本,最多的一年读了20本课外书。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型广泛,最受欢迎的当属卡通漫画,有33.33%的青少年喜欢阅读此类书籍。接下来还有旅游、文学、哲学、法律等门类的书籍排名靠前。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意味着什么?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当中,52.94%的人选择了“阅读是一种生活习惯”,47.06%的人选择了“满足兴趣爱好”,40.2%的中小学生认为阅读满足了他们娱乐休闲的需要。

  在中小学生正在阅读的书籍中,《安徒生全集》《中华上下五千年》《鲁宾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均有上榜。

  校长观点??青少年阅读量增大

  但还需加强引导

  南武实验小学校长骆志伟的观察与调查结果不谋而合。他认为,当下青少年阅读量较以前是有明显增长的。“一方面,因为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青少年有比较好的阅读条件,书店、图书馆越开越多,藏书越来越丰富,都为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城市中的青少年,想阅读很方便;另一方面,国家也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现在的学校和家长普遍更加重视青少年阅读,像我们广州每年都有‘南国书香节’,大力鼓励市民阅读,所以,阅读量的增长是不容置疑的。”

电子书高中语文_电子书高中语文选修上

  但骆志伟对青少年阅读的质有一定的担忧。他认为,完全不加引导的大量阅读不一定能让青少年吸收到很好的精神营养,阅读质量可能不佳。他呼吁要重视和落实好对青少年阅读的引导。先烈东小学校长张锦庭表示,在当下这个知识密集化和生活多元化的时代,青少年的阅读渠道更为广泛,继而表现出阅读面广、聚焦点多的特点;但因电子科技产品随手可及,孩子们的阅读时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本版统筹:陶达嫔 何山

  ■焦点三问

  A 电子阅读时代青少年如何选择?

  在电子阅读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在面临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时该如何选择?

  “现在电子阅读无可避免地进入青少年生活中,我们不能拒绝它,而应该是引导它。”文德路小学校长陆蓓认为,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对人的精神影响不一样、也无法相互替代,父母和老师有责任去引导孩子获取有营养的信息。让他们既能掌握电子信息带来的快速阅读,也能拥有传统阅读带来的深层次思考。

  在南武实验学校校长骆志伟看来,当下青少年完全不接触电子阅读是“可悲”的,但电子阅读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电子书市场还不够完善、盗版横行、网络小说质量堪忧等,如何引导青少年利用好电子产品来阅读,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关注。

  先烈东小学校长张锦庭建议,孩子在校学习阶段,主要以纸质书籍作为学习材料,即使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和家长出于对孩子视力、身体的考虑也会推荐或购买纸质书籍,所以电子阅读目前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种辅助手段。老师和家长应该对孩子这个时期的电子阅读作出一定的监督和引导,引导孩子用其来查阅资料、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等,要避免电子阅读带来的“快餐文化”。

  B 不同阶段阅读习惯的培养有何侧重?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该从何时开始?陆蓓、张锦庭和骆志伟三位校长都建议,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陆蓓建议,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3岁到6岁就开始培养,可以基于声音、图片等全媒体的阅读方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启发孩子的思考。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及认字能力的提高,可以结合孩子的不同兴趣引导孩子选择更加广泛的阅读内容。

  在骆志伟看来,小孩子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通过阅读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他介绍,在南武实验小学每年9月份开学就会举办“每天阅读十分钟”的相关德育活动。初一倡导亲子阅读,也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初二每周有美文推荐阅读,要求学生批注并且写读后感;初三有名家名作指导阅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张锦庭则认为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从胎教就可以开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学龄前3岁—6岁是帮助孩子形成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他们有大量时间去阅读,这个阶段也处于是非观念形成和性格塑造关键时刻,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有大量关于为人处世、树立理想的诗词、故事等,孝顺、礼貌、诚信等美好的品格,都能在书中找到典范。

  6岁—12岁的孩子正式进入集体学习的小学阶段,除了教材的学习,大量的阅读及良好的独立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孩子未来长足发展的关键。这个阶段的孩子专注力增加,说、读、写能力增加,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如故事、儿童小说,科普类,社科类的读物。

  12岁—15岁中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压力加重,如果在小学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一阶段孩子可能会在学习之余挤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积累,而前期的积累也会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显现。

  C 培养阅读习惯,家庭和学校如何引导?

电子书高中语文_电子书高中语文选修上

  骆志伟认为,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学校和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我们学校首先会倡导和敦促我们的老师爱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张锦庭也表示,从学校层面上来说,校园阅读氛围的形成非常重要。在先烈东小学,学生每天早上到校之后的课前25分钟都是自由阅读时间,孩子可以阅读自己带来的书或在班级借阅书;每个学期我们语文科组会举办“亲子共读征文”等各类读书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带动更多的家长加入到与孩子共同阅读中来。

  陆蓓校长则呼吁,作为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为孩子准备更多丰富的阅读材料,家长从幼儿时陪孩子,随着年纪的增加可以推荐一些文字兼美的书籍给他读,引导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作为老师,在阅读上要给孩子更高层次的引领,比如比较性、思辨性的阅读。

  ■对话

  卞毓方:

  如果想学文科,从小就应打下国学基础

  卞毓方,学者,作家。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是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得意门生,许多文章曾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2005年四川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就出自卞毓方的散文《张家界》。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是在一个小时内写就的。正如卞毓方的文章正在影响下一代年轻人一样,在他的成长中也有对他影响很大的书籍。

  南方日报:您怎么看待当下青少年的阅读环境?

  卞毓方:他们比我们幸运。幸运的就是这个时代取得知识的渠道非常多、也很方便。比如在我大学时代,只有名牌大学才有机会请到名人到学校来做讲座。现在的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人和事建立联系,由此对知识面的拓宽就很有用处。

  南方日报:你对青少年学习国学有何建议?

  卞毓方:如果有志于文科的话,应该从小就要打下国学的基础。我5岁时上私塾,当时第一本书就是百家姓,3年后上小学,又学习《岳阳楼记》之类,现在我仍然对里面的内容滚瓜烂熟。

  南方日报:对您带来影响的书有哪些?

  卞毓方:对我产生影响的书很多。在我的初中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普希金文集》。为什么它对我影响最大?当时生活是很穷的,这本《普希金文集》两块钱,我暑假打工的报酬是每天3毛钱,我做了一个礼拜挣了两块1毛钱,然后拿着两块钱去买了这本书。所以这本书我还放在家中,里面的很多文章我现在还能背下来。

标签: #电子书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