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卷分析报告_小学语文试卷分析报告怎么写

EnglishTutorship 141 0

  2017年全国卷3试卷分析及备考启示(一)

  ——文学类文本篇

  考纲再现

  1、【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核能力】B理解能力、C分析综合能力、D鉴赏评价能力、F探究能力。

  B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C分析综合能力包括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D鉴赏评价能力包括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F探究能力包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

  【纵横比对】

  一、全国卷3,2016年与201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新变化

  1、文学类文本从16年以前的选考变化必考

  2、题量由4个减少为3个

  3、分值从25分降为14分

  4、题型仍然由选择题和问答题组成。选择题考查的内容都是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16考查的小说,17年考查的散文,选择题由双选(最恰当的两项)变为单选(不正确的一项),分值从5分降为3分;问答题由3个减少为2个,分值由20分降为11分。

  “

  【试题分析】

  2017年全国卷3文学类文本,篇目《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命题透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考核能力D。

  思路点拨:本题难度适中,却是今年变化的新题型。需要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主题,并对艺术特色有准确的鉴赏。B项“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错误,从文本看,应该是“金鱼这精灵、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给顾客美的享受,这让店主与顾客之间更多了一层温暖,顾客就会做出适当让步”。

  试题答案:B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理解的能力。考核能力B。

  思路点拨:理解文中句子含义,要结合文章内容、主题,从表层(字面意思或者内容层面)和深层(文字背后意思或者思想情感层面)这两个维度思考作答。答题时注意由表及里的顺序。

  【试题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的意义。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特色的赏析能力。考核能力D和F,从题目本身来看考查鉴赏评价语言,深层挖掘还包含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思路点拨: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注意结合文本性质和语言的整体风格。一是语言文字上的特点,二是文中人物语言,三是文章呈现出的整体的语言艺术风格。

  【试题答案】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如“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嘛”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如“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等等。

  2016年文学类文本选考《玻璃》

  1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 “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小结:

  17年较16年题量减少了,难度也要低些。这是变革第一年,并不意味下一年难度依然低。16年和17年都考查了文本内容理解、鉴赏艺术特色,16年从小说的文体特点出发,考查了分析人物的作用6分、感受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6分、评价作者的观点,考生进行价值判断8分。17年从散文文体的特点出发考查了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5分、鉴赏语言特色6分。作为文学类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是必考的,此外,文体基本特征、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都是考点。

  二、2017年全国卷1、2、3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比较分析

  1、都是必考

  2、文体。全国卷1《天嚣》小说、全国卷2《窗子以外》和全国卷3《我们的裁缝店》都是散文。卷1的《天嚣》倾向于镜头式,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卷1侧重传达人文精神,卷2侧重心灵感悟,卷3侧重对民族心理的探究。文学类文本重考查学生审美体验,所以考核能力重鉴赏探究。

  3、题量都是3个。

  4、题型,都由一个单选和两个问答题组成。

  分值都是14分。3+5+6。

  【试题分析】

  全国卷1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气“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报告_小学语文试卷分析报告怎么写

  命题透析:此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赏析文学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考核能力C级。

  思路点拨:“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反映出被困队员杂强烈死人意念的驱动下迸发顽强的意志力;而“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则反映出蒙古族同胞对基地试验队员的支持、救助、彰显的是热忱与善良。可见,两者说明应是生命力的强大与人性的美好,而不是“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试题答案:B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命题透析:本体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考核能力C级和D级。

  思路点拨:题干告诉我们,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联系小说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应当从情节安排、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在情节安排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在主题表达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

  试题答案:(1)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全文情节围绕“渴”这一中心,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2)塑造人物形象。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3)揭示主题。围绕受困受渴得瓜解渴这一事件,揭示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哲理。

  6.小说已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考核能力F级。

  思路点拨:题干要求结合作品分析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应多角度进行挖掘,联系小说的叙述角度、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及读者的阅读感受来分析。从叙述角度来看,小说是以试验队员“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这一“美好的谜”应当不再“他”所见所知范围不去叙写,就显得真实可信。胸情节安排看,结局给出一个“谜”,没有解释谜底就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显得非常神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从读者角度看,读者是希望知道谜底的,而作者偏偏不解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试题答案:(1)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2)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3)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这一温暖主旨,因为听不懂蒙古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深化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一主题。

  全国卷2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命题透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考核能力B级。

  思路点拨:“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美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解除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并不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试题答案:B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命题透析:此题考查李杰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能力B级。

  思路点拨: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阅读原文可以发现,第二、三、四、五、七段都写到了窗子。第二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三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四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五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第七段即便是出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结合全文来看,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试题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

  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

  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命题透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考核能力B级。

  思路点拨: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试题答案: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

  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全国卷3(前面已有分析)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全国卷3(前面已有分析)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小结

  1、全国1、2、3卷的第四题都考查了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但是,文体不同,题干问法有所不同,散文问的是“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小说问的是“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可以根据问法判断文体,再调动储备的文体相关知识去分析鉴赏。

  2、全国1卷第五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小说的体裁特点,从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来分析。2卷第五题考查了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从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去理解,找出文中出现这个词语的地方进行分析归纳。3卷第五题考查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从字面意思出发再挖掘深层含义,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

  3、全国1卷第六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联系小说的叙述角度、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及读者的阅读感受来分析。2卷第六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联系人称的作用,但又不能直接搬上答案,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不同人称在文中表达有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再综合考虑。3卷第六题考查品味语言。从人物语言、叙述语言、作家语言风格、文章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

  

  【备考启示】

  今年是变动比较大的一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不再是作为选考了,而是必考,分值为14分,一个单选题,不再是多选了,两个问答题,题量较16年减少,分值也减小而阅读量增大。2018年文学类文本备考中国小说、外国小说和中国散文都要重视。

  高一、高二长远准备

  1、加强阅读量的训练、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假期实行师生共读、上课期间进行读书汇报会等。

  2、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尤其对选修应突出重点进行教学。《中国小说选读》和《外国小说选读》要教实。像《边城》、《桥边的老人》等非典型性小说的教学要深入研究。《中国民俗文化选读》也不容忽视,另外还可以自编自选中国现代著名散文进行教学。

  3、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进行追问、鉴别、欣赏,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高三备考

  1、小说文体知识储备。情节:叙述视角、人称、线索、顺序、开头结尾伏笔。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环境描写。主题思想。

  2、散文文体知识储备。人称、顺序、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语言等。

  4、提升阅读速度(限时阅读训练、阶梯式、文字量由少到多、文本难度由低到高。)

  5、保证训练题的质量。小说阅读训练除了感受人物形象,还要注意从语言风格、核心词语、重要语句、标题含义、作品人文精神等角度进行训练。借助外来资料的同时,要针对具体学情自己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

  后记

  1、2017年全国卷3备考启示及下水作文见6月18日“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

  下次专栏将推出2017年全国卷3论述类文本等命题分析和备考启示

  Believe

  作者简介

  “玉壶装陈酿,乘兴赏芙蓉”便是我:陈玉蓉。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跌跌撞撞,遇上君姐,从此栖居语文湿地,引吭高歌青春的主旋律。

  qq:409685741 微信号:yx33-2016

  个人微信公众号:遇夏寓言(yuxiayuyan)

  简书:玉蓉文字

  

标签: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