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利用学具里的小棒进行讲解先拿出10根小棒用橡皮筋扎好,再拿出5根小棒,问一共有多少根可以数数计算1112131415所以10加5等于1510加几是为以后学习加法凑十法作准备的;第5题有一个正方体,边长为2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答案2*2*6=24平方厘米 第6题有一个长方体,长2厘米,高2厘米,宽1厘米,求表面积?答案2*2+2*1+2*1*2=16平方厘米 第7题一块长方体的木板,长2米,宽5米,厚8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体积是多少立方米?答案表面积2*5;根据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应该运用平均来解决从第一段截取14厘米补在第三段上,就可以看成把这条绳子平均分成三段,每段都和第二段一样长,即每段246÷3=82厘米把中间第二段 作为基准,第一段比第二段长14厘米,第一段就是82+14=96厘米第三段比第二段短14厘米;同余问题 在平时解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着眼点放在余数上的问题如现在时刻是7时30分,再过52小时是几时几分我们知道一天是24小时, ,也就是说52小时里包含两个整天再加上4小时,这样就在7时30分的基础上加上4小时,就是11时30分很明显这个问题的着眼点是放在余数上了1 同余的。
1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它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结果为止这就是综合法在运用综合法的过程中,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分解成可以依次解答的几个简单应用;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不怕应用题,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能正确分析等量关系是解应用题的关键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对于20以内的减法,我们可以用计数棒辅助,用食物帮孩子理解根据题目要求,数出相对应数量的计数棒,移除或增加一定数量的计数棒,再数即可得出结果如果孩子觉得单纯数计数棒太无趣,还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用计数棒摆出数字或自己喜欢的形状过程既有趣,互动性也强,关键还能让孩子爱上这种数学学;5读题引导学生仔细读题,把握题意, 准确理解题目的设置的方向和考察的内容6说题理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除了计算,概念定义的考核,最为重要的就是应用题了,解答应用题在小学6年了一直都是很多孩子的拦路虎“拦路虎”让孩子十分懊恼因为它不但综合。
1审题,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根据条件找数量关系 2列式解答,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算术 3最后做答;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的占的比率很大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所学到的应用题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费用的支出和收入盈亏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等因此,可以说应用题是生活的需要,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其实应用题的学习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质因;小学应用题不应该用高等的数学来讲述 这样他肯定听不懂 主要是运用算数的一些东西来讲 讲的时候要深入浅出 有时候做些适当的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将促于他的理解 主要还是要让他能够理解,特别是这种数学思想但不一定要是什么高深的,如构造法之类的,讲了他听不懂的而要让他知道一些简单的。
不要跟学生说什么单位“1 ”,而是要说把它看成“1个整体”例如 苹果的重量 是 梨子的4分之3,那么就是把梨子的重量看成 “1个整体”,然后把它平均分成4份,那么 苹果的重量相当于其中的3份例如甲单独完成一个工程需要12天,而 乙单独完成该工程需要6天,那么把这个工程看成“1个;事物演示结合线段图给孩子讲解,理解相对而行的意思面对面的走理解相遇就是彼此在同一地点理解同时出发到相遇彼此用的时间是相同的理解甲所走的路程=速度×时间,乙所走的路程同样=速度×时间理解甲所走的路程+乙所走的路程=全程先用这个思路计算60×4+40×4=400千米。
一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例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找联系;小学一年级数学题平均份咋给孩子教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
标签: #小学数学题怎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