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药的整理与总结,是响应广大中医爱好者与从业者的号召,根据中药的特殊属性整理出集图文,相似药性鉴别,功能主治,现代研究及经典附方等为一体,总结出的一套便于记忆的中药学习方法。
1青蒿:qing hao
2相似药性简单鉴别
青蒿别名苦蒿。性味:苦、辛,寒;归肝、胆经。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主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的治疗。
秦艽别名麻花艽。性味:辛、苦,凉。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主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青蒿和秦艽 共性为:味辛、苦,清虚热。 差异为:青蒿有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秦艽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3别名
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
4产地
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5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和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6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
7性能特点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8功效主治
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的治疗。
9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10注意事项
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11现代研究
含青蒿素(arteannuin),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蒿酸甲酯、青蒿醇,并含挥发油,油中主为蒿酮(artemisia
ketone)、异青蒿酮、枯敬醛(cuminal)、1,8-桉油精、丁香烯等。
青蒿全草含挥发油,内含蒿属酮、樟脑、丁香烯、桉叶素、蒎烯、莰烯等,并含东莨菪素,东莨菪苷。青蒿还含芸香苷、绿原酸、胆碱、鞣质等。
黄花蒿还含青蒿素(Arteamunin)以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等。
12药理
青蒿素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可代替氯喹以抑制各型疟原虫裂殖体的繁殖而中止发作,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用法简便等优点,唯复发率较高。
青蒿素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等作用,可能是促进Ts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或青蒿酯钠对体外肿瘤细胞有较显著的抑瘤作用。
13中药经典附方
1、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2、治劳瘦: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3、治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圣济总录》青蒿丸)
4、治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5、治虚劳久疟:青蒿捣汁,煎过,如常酿酒饮。(《纲目》青蒿酒)
标签: #高中英语课文屠呦呦青蒿素